2月3日《华尔街日报》曾以《中国是亚洲真正病夫》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利用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进行种族主义色彩的攻击。文中,作者米德借新冠肺炎疫情大肆唱衰中国经济及前景,而对本国的人权现状和导致万人死亡的流感肆虐不置一词,这种严重的双标和极具侮辱性的文章让中国人出离愤怒了。
类似这样老鼠形象的戏谑漫画更多的就出现在部分国家的媒体和网站上。舆论的恶意带来的是认知和行为上的恶意,这样的报道势必引发了外国人对疫情的误读。
面对疫情 西方反华舆论的“狂欢”华春莹曾在中国外交部网上例行记者会,对此进行点名批评 :“这位叫作Walter Russell Mead的作者,你应该为自己的言论、你的傲慢、偏见和无知感到羞愧。”
2月6日,在美华人在白宫请愿网站发起签名活动,要求《华尔街日报》撤稿并正式道歉,请愿已经收集到超过10万个签名。此外,越来越多美国学界人士也在谴责这种煽动种族敌意的文章。
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华尔街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诋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报社编辑还为该文章加上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既违背客观事实又违反职业道德,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广大中国民众的愤慨和谴责。“中方敦促《华尔街日报》正视中方关切,严肃回应中方的要求。中方保留对该报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
疫情下西方反华媒体的丑陋表演
其实,《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只是这次疫情中,西方反华势力抹黑中国,辱华歧视行径中“沧海之一粟”。虽然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武汉人、中国人都是感染者,但西方反华势力可并不想让大家这么认为,他们刻意的抹黑、煽动恐惧,有的甚至幸灾乐祸。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丑陋“表演”吧。
可以看得出来,美国反华势力一直在挑头抹黑中国疫情,那么其小弟们自然是个个争先,唯恐落后。
1月26日,法国《皮卡第邮报》在头版封面将文章标题套用电脑游戏的名称,写为“Alerte Jaune”,则意为“黄色警戒”。
1月29日,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其标题为《中国小孩在家呆着》;
1月31日《先驱太阳报》更针对在澳华人,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
而更早之前,丹麦《日德兰邮报》关于中国疫情的一篇报道中,直接刊登了用冠状病毒取代中国国旗里五颗星的漫画。
与美国自由民主协会往来密切的“RFA”,也是抓住机会上蹿下跳。其连续撰文攻击武汉封城变成了一个不见天日的“黑暗之地”,所有医疗物资和日用品都跟不上,市民疯抢等。而实际情况却是,全国齐心支援武汉,各类生活必需品及时供应,群众封城后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社会也保持着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反华势力不仅仅是从正面攻击中国政府的防控政策,还能够互相配合搞前后夹击。例如,在许多反华媒体黑中国防疫力度不够、封城不及时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却出人意料地来了一句:“中国封城不民主”,称中国封城“让人难以理解”,这样做“侵犯人权”。看来,在他们那里封与不封都是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仅是在传统媒体,在推特上和油管上,西方反华势力也将疫情危害不断夸大,我们的防控措施被抨击的体无完肤,“中国人=病毒”的概念被恶意蔓延着。
舆论恶意严重误导西方民众
在西方反华势力刻意的渲染和煽动下,一些海外民众由疫情衍生出的恐惧、敌视心理被不断放大,并扭曲成了新的负面力量。